二、在推进制造业创新上持续发力
针对传统产业如何来提质增效增加竞争力,可以用数字化、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助推传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这个过程科技创新是关键力量,人才是核心资源。从企业端看,要分级分层,部分龙头企业要聚焦原始创新,更多企业要注重成果转化,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共同打造先进的技术研究院。在共建研究院层次上也要有所区分和侧重,各个大院名校可通过与各地区建立产业研究院,开展共性技术突破;与龙头企业共建企业研究院,开展具体应用型技术研究。以此来提升科研水平,真正利用高校人才、科研资源助推企业、产业发展。
三、在做强制造业链条上持续发力
当前,新能源汽车、无人机航空产业以及储能光伏产业等成为新的产业风口,要在产品和技术,以及市场准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光伏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开发包括储能技术政策,以及相应的一些服务型产业的培育,可以培育成更大的新兴市场,助推产业规模、市场规模的扩大,从而壮大国内市场。比如,金华建立了十条重点产业链,新能源产业就是其中之一,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链长,龙头企业担任链主,全面聚焦联动开展培育,成效很好。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机制,以消费市场引导制造业发展。如促进汽车、摩托车类商品市场消费是个重要抓手。建议以个性化、时尚化、功能化消费为消费突破口,进一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相应的法规条件下,放开汽车的改装市场;适度放开运动型的摩托车限制,扩大内需,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在扩大制造业开放上持续发力
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虽然目前遇到一些难题,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策略不能改变。建议国家层面扩大东盟中国交通圈一体化,尽快连成泰国、马来西亚、越南铁路网络,发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互补优势,完善物流设施的网络化配置,充分发挥铁路跨境的链接优势,尽快形成中国东盟、东南亚市场一体化,形成互补,从而形成一个更强大市场,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大市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