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成型机械事业部总经理 彭志军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轻量化成为提升续航与性能的关键突破口。作为深耕高端装备制造三十余年的全球化企业,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600499.SH / KEDA.SW)(以下简称“科达制造”)正将其在液压成型领域的深厚积淀,转化为驱动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近日,科达制造成型机械事业部总经理彭志军阐述了公司如何凭借创新KYM系列轮毂锻造液压机,切入这一充满潜力的赛道。
全球布局与技术积淀的厚积薄发
科达制造自1992年创立,业务版图已从建材机械、海外建材、新材料及新能源装备,延伸至战略性的锂盐业务。202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其中海外收入占比高达63.6%,产品覆盖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这背后是科达制造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化战略——从设立印度、土耳其、印尼子公司,收购意大利唯高及F.D.S. Ettmar,到在非洲十余国及秘鲁建立合资建材生产基地,构建了强大的研发、生产与服务体系。
数十年来,科达制造在液压机领域持续深耕,产品涵盖陶瓷压机、靶材液压机、铝型材挤压机等十余大类。依托数百人的研发团队,公司在机械结构、液压传控、电气控制等方面不断创新,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正是基于此,科达制造成功将技术优势延伸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出了专为锻造轮毂打造的KYM系列液压机。
KYM系列:锻造轻量化的技术利刃
面对新能源汽车对轮毂强度与轻量化的双重严苛需求,科达KYM系列轮毂锻造液压机展现出三大核心优势:
结构革命性突破: 创新应用源自陶瓷压机技术的钢丝缠绕式框架与全通式独立油缸、双作用活塞结构。这种设计赋予了设备卓越的抗疲劳性能和超长液压寿命,相较传统焊接或三梁四柱式压机,占地面积大幅减少30%以上,显著提升场地利用率。
性能精准高效: 全系列标配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核心元件采用进口伺服比例阀,实现微米级运动精度与毫秒级响应速度。科达制造研发团队运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对液压系统流场、热辐射以及轮毂成型过程中的速度、温度、锻造力等关键参数进行精确模拟分析,确保锻造效率提升25%,产品精度达到航空级标准。
全球服务保障: 依托科达制造遍布全球30余个研发生产基地构建的强大网络,建立了完善的24小时快速响应服务机制。无论客户身处肯尼亚还是秘鲁,都能获得及时、专业的本土化技术支持。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蓝海
彭志军指出,锻造轮毂市场的巨大机遇直接源于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渗透率攀升至40.9%,整体汽车产销量更突破3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对加速性能的极致追求,意味着需要承受更高扭矩的轮毂部件,锻造轮毂凭借其强度可提升50%、重量减轻20%的显著优势,成为高性能车型的必然选择。汽车改装界“轮下1公斤,轮上10公斤”的说法,形象道出了轻量化轮毂对提升续航里程和操控性能的价值。
然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彭志军坦言,当前行业面临两大核心难题:一是锻造工艺尚未形成普遍认同且经过充分市场验证的成熟标准,工艺多样性带来了市场不确定性;二是锻造轮毂的成本仍显著高于传统铸造轮毂(约30%以上)。如何通过设备升级与工艺革新,大幅降低锻造轮毂的成本,是科达制造乃至整个行业需要共同攻克的课题。
三线并举,引领行业破局
面对机遇与挑战,科达制造已制定清晰的战略路径:
打造标杆示范: 2025年7月,科达制造自主研制的KYM系列铝轮毂锻造压机在河南驰通科技成功试产。同时,为安徽久航锻压打造的轮毂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即将进入现场安装阶段。这些标杆项目将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加速市场对先进锻造技术和设备的认可。
持续技术深耕: 科达制造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伺服控制精度提升、材料成型仿真优化等核心技术领域,致力于打造性能更卓越、性价比更高的新一代产品。
拓展整线赋能: 充分发挥科达制造在建材行业整厂整线规划方面的丰富经验优势,将业务从单台成型设备向锻造轮毂全流程解决方案延伸。未来,科达制造计划整合熔炼、热处理、机加工等关键环节,为客户提供高度集成的“交钥匙”工程,系统性降低客户综合成本并提升效率。
从陶瓷压机的全球领导者到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的推动者,科达制造的转型之路映射出中国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的坚定步伐。在彭志军的视野中,KYM系列液压机不仅是性能卓越的设备,更是撬动汽车轻量化革命的战略支点。当科达制造创新的“钢丝缠绕框架”技术,与新能源汽车追求的“碳纤维车身”轻量化目标相遇,一场关于效率与重量的深刻变革,正在全球制造业的舞台上加速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