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浙江日发尼谱顿机床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宇超
在制造业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浪潮中,数控机床作为“工业母机”,其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深刻影响着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浙江日发尼谱顿机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尼谱顿”)自2014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金切类数控机床及产线的研发与制造,逐步成长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近日,本报专访了公司总经理杨宇超,聆听他关于产品布局、市场策略、团队建设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深耕主业,赋能多元场景
谈及公司主营业务,杨宇超介绍,尼谱顿的业务主要围绕三大板块展开:铝轮毂专用加工设备及数字化柔性生产系统、通用数控机床及行业专机,以及航空航天专用加工设备与数字化装配系统。其中,轮毂加工设备是公司的明星产品线。
“我们的RFCP、RFCL、RFMV系列设备,凭借‘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已成为轮毂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杨宇超指出,公司核心技术的赋能逻辑在于通过模块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手段,帮助客户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提升,同时降低综合成本,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目前,尼谱顿的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铝轮毂批量生产、通用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提供从车加工到铣加工的全流程自动化流转设备及定制化机床解决方案。
全序覆盖,适配定制市场
聚焦于轮毂加工这一优势领域,杨宇超详细阐述了尼谱顿产品的市场优势。“我们的核心优势在于‘全序覆盖+定制化适配’。”他介绍,从摩托车轮毂到高端汽车锻造轮毂,从单机到全自动柔性生产线,尼谱顿均已实现批量生产与稳定应用。
针对不同加工场景,产品优势各有侧重:RFCP系列数控车床刚性强、切削能力突出,覆盖多尺寸摩托车轮毂;RFCL63D双刀塔立式车床通过同步加工设计使效率翻倍;RFCL63V立式车床以高精度、高稳定性见长;RFMV105立加则凭借加长Y轴和双排屑设计增强适应性;而RFMV870VN系列加工中心则以高转速、高快速性能满足高端锻造轮毂的雕铣需求。
“除了性能,我们还针对铝屑处理等行业痛点做了专项优化。”杨宇超补充道,多重过滤分离、无堆屑死角设计、多点位强力冲屑等细节,确保了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也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人才为基,构建团队文化
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团队支撑。在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上,杨宇超分享了尼谱顿的独特思路。“我们始终认为‘技术是根,团队是魂’。”他表示,公司主要从四个方向着力:
一是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技术人员参与售前售后,使其既懂技术又懂市场。二是搭建知识沉淀与传承体系,通过案例库、视频教材、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加速核心技术与经验的传递。三是打造“技术为本、协作共赢”的文化,采用扁平化、项目制管理,打破部门壁垒,确保团队目标一致、协同作战。四是建立科学的激励与认可机制,既看结果也重过程,通过及时、具体的表扬和专项奖项,激发团队积极性。
前瞻布局,注重未来产业
面对当前制造业的发展态势,杨宇超有着清醒的认知和清晰的规划。他指出,智能制造趋势、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然而,核心技术差距、高端市场垄断、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研发投入的高风险,也是尼谱顿必须直面的挑战。
“我们的未来规划非常清晰,”杨宇超坚定地表示,“一方面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并探索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将明确市场定位,深耕轮毂等优势领域,向中高端、高附加值、定制化、智能化产品与服务转型,致力于打造属于尼谱顿的品牌与技术壁垒。”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制造新时代,尼谱顿正以特有的专注和韧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工传奇。而杨宇超,这位深耕行业多年的掌舵者,正带领他的团队,在智能制造的大潮中破浪前行,在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宏伟画卷中,奋力刻下属于自己的精工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