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协同降碳的“中信戴卡”样本
来源: | 作者:caw | 发布时间: 2022-06-30 | 1817 次浏览 | 分享到:

       眼下,全球“碳博弈”持续升级。在各国纷纷提出的碳中和与净零排放目标下,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也在加速重塑。

       中国正积极投身“全球碳中和”行动,彰显大国担当。2020年,中国正式提出“双碳”目标,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在兑现“双碳”目标的承诺中,中国汽车产业将交出怎样的答卷?中国作为全球汽车新车产销第一的汽车大国,又将以怎样的全产业链降碳优势参与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戴卡”),这家活跃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上的中国铝车轮供应商,依托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和践行减排降碳,在为中国汽车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降碳、达成“双碳”目标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在全球汽车产业碳中和竞争中彰显了“中国创新”的自信与实力。

       1

       头部供应商的“低碳觉醒”

       全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降碳的路径在汽车产业已经是共识。目前多家主流跨国整车企业公布的“碳中和”方案中,都明确对供应商、供应链的减排降碳提出了具体的指标。

       比如,宝马集团提出到2030年供应链环节的碳排放将较2019年降低20%。在此前的采访中,宝马方面的相关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包括对供应链的管理、对供应商的选择等等一系列工作都将围绕宝马集团到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的目标展开,其中减排降碳能力是选择供应商的一条重要标准。通用也在去年与占据一半以上采购额的供应商签署了降碳与可持续发展承诺书。沃尔沃也对一级供应商提出了在2025年前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要求,否则将不能进入其供应链体系。

       除了满足整车企业的降碳要求,作为汽车产业链中的一员,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尤其是头部供应商,也积极主动地勾画着自己的“低碳蓝图”,通过技术创新为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协同实现全产业链降碳,贡献更多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铝材、铝制品制造是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其产生的颇高碳足迹,也曾被贴上工业高碳排的标签。作为全球最大的铝车轮和铝制底盘零部件供应商和中国铝车轮出口量第一的企业,中信戴卡则以“减排降碳标兵”的角色在全球市场赢得了广泛肯定。如今,占据全球铝制车轮市场最大份额的中信戴卡在相关铝制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的平均碳排放已经降至全球领先水平,并与宝马集团、通用汽车、一汽红旗、长安、吉利等跨国及国内车企展开深入的产业链协同降碳合作与探索。

       身处高排放行业,而成为出色的低碳发展引领者,中信戴卡是如何做到的?

       采访中,中信戴卡董事会秘书仇贵国告诉记者,在2019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中信戴卡汲取多年的积累沉淀经验,正式着手“双碳”工作的研究,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在中信集团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白皮书》中,中信戴卡落实集团战略部署推进“双碳”工作。“目前中信戴卡已经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图,针对公司业务及产品特点,综合考虑铝合金制造业水平及供应链安全。同时,中信戴卡也已经建立了适合铝合金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并对公司的产品碳排放水平进行了初步摸底。”仇贵国说。

       据了解,根据摸底的情况,中信戴卡产品平均碳排放水平约12.43KgCO2e/Kg Al,低于国内16.38KgCO2e/Kg Al的铝合金行业平均碳排放水平。以中信戴卡成都工厂为例,该工厂生产的铝合金转向节产品,碳排放水平约为5.17KgCO2e/Kg Al远低于国内行业水平,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中信戴卡正在进行产品低碳迭代升级,推进更加低碳的产品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汽车行业全面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包括整车、零部件企业在内的,产业链上下游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无论是践行‘双碳’目标,还是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中信戴卡都凭借自身实力以出色的降碳能力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企业具备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思维,以及依托数字化、轻量化围绕绿色低碳打造的核心技术创新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2

       以创新、协同为核心 探索低碳发展特色模式

       汽车产业链有效降碳,关键在协同。汽车行业达成“双碳”目标,不能单凭整车企业或零部件供应商任何一方的“孤军奋战”,必须通过跨行业、跨领域、覆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协同来实现。

       据了解,为了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实现协同降碳,中信戴卡综合考虑国内外铝车轮碳排放核算规则,注重自身生产环节及供应链的碳排放源的跟踪和监控,全面考虑产品碳足迹,对业务范围内的产品进行科学的碳排放核算核查。“基于2020年的数据统计,中信戴卡年排放量约为795万吨。在此基础上,根据产品碳足迹特点,再对生产环节、相关业务环节以及供应链碳排放贡献量进行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挖掘降碳空间。研究结果表明,在铝制车轮的制造全流程中,生产环节碳排放占比约为7.1%,原材料等相关环节占比约为91.3%,供应链物流过程约为0.61%,可见与原材料供应商等相关产业链合作伙伴协同降碳仍然是重中之重。”中信戴卡全球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中心总监石碧峰说。

       仇贵国告诉记者,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中信戴卡量身打造了一套低碳发展模式,围绕“三位一体、国民共进、全球同步”的主线,以汽车轻量化产品为主体,带动民营企业共同减排,在全球化布局下实现国内外同步降碳。这一发展模式不仅为中信戴卡自身的减排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更为汽车产业的全产业链降碳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采访中,中信戴卡前瞻技术研究部部长刘海峰用一组数据印证了中信戴卡在践行低碳发展模式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目前,中信戴卡年产销汽车轻量化零部件65万吨,相较于传统钢铁材质零部件,可累计减重33万吨;通过整车减重,每年节省汽车燃油消耗2亿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余万吨。通过推动绿色材料在产品中的应用,中信戴卡每年使用水电铝6.5万吨,每年可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万吨。通过推动生产技术创新,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10%。此外,中信戴卡的8家海外工厂每年使用清洁能源材料4.5万吨,可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万吨。”刘海峰说,“在持续导入轻量化产品、广泛使用清洁能源材料、强化能源管理技术等路径下,中信戴卡每年可为地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5万吨。相当于减少了50万辆轿车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或740万棵成年树木一年吸收二氧化碳总量。”

       3

       减碳竞争下的“中国创新”自信

       全球汽车产业竞争中的“碳门槛”越来越高。

       去年7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公布碳边境关税政策提案,宣布将逐步推进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初步将针对钢铁、水泥、化肥、铝和发电等进口商品征收碳边境关税,2023~2025年为过渡阶段,2026年1月1日正式征税。相关机构曾进行过测算,以2021年7月初欧盟碳价的平均值计算,一辆出口到欧盟市场的中国品牌纯电动乘用车将可能被至少征收近110欧元的碳税。这就意味着,中国出口到欧盟的整车及零部件,要满足更加严苛的碳排放要求,否则将被征收“高昂”的碳税。

       在日益高筑的“绿色壁垒”下,中国的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如何在全球竞争和碳博弈中争取到更多主动?

       采访中,刘海峰告诉记者,“凭借轻量化冷却及涂装、应用铝回收等创新,中信戴卡在业内积累了丰富的低碳排放技术经验,也因此提升了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中信戴卡多年积累的低碳排放技术创新,使我们的产品在同类竞品中脱颖而出,赢得全球多家跨国车企的认可。”据了解,中信戴卡先后获得了宝马G4X前转和后转项目独家定点;在沃尔沃减震塔报价项目中,中信戴卡通过可持续发展规划及减碳技术创新实践,在客户竞争力打分排名表中排名第二。

       付于武坦言,在碳中和的背景下面对全球竞争,企业单纯依赖性价比优势很难行得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前瞻布局打造低碳竞争力。“汽车全产业链都在遵循数字化低碳的大势转型,创新链也要与产业链的转型方向和节奏同频共振,用更多、更优秀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赋能汽车全产业链降碳。”他说,“中信戴卡在全球汽车产业碳中和竞争中,为中国企业树立了创新自信,期待未来这样的企业更多地涌现。”

       谈及未来,仇贵国表示,实现碳中和要有创新思维。中信戴卡将通过以数字化等创新手段赋能驱动绿色智造,优化升级产品全生命周期业务流程,促进供应端、生产端、营销端、服务端进一步协同降碳、降本、提效、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