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让中信戴卡轮毂实现引领性发展
来源: | 作者:chinacaw | 发布时间: 2018-11-08 | 1015 次浏览 | 分享到:

    金秋十月,在这样一个色彩斑斓的收获季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有机会来到全球最大的汽车轮毂生产企业——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采访。

  10月26日,当记者来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戴卡轮毂产业园,眼前的一切与2009年盛夏在原来老厂区的采访有如天壤之别。细算起来,距离记者上次来访整整9年时间。那么,这9年时间,戴卡轮毂取得了怎样的巨变?只需聚焦企业在智能制造上的突破,就能感受到戴卡轮毂的进步。

  对于戴卡轮毂,记者在9年前的报道中做了这样的描述:

  “中信戴卡轮毂公司———全球最大的OEM汽车轮毂供应商,2008年销售收入42亿元。戴卡轮毂产品国内外各占50%,在国内乘用车市场占有40%以上的份额。该公司同时也是唯一以三种工艺方式:即传统的铸造、锻造和铸旋生产的厂家,以满足各个厂家不同的需要。

  自1996年开始为一汽-大众配套;2000年为德国奥迪配套;次年成为德国奥迪公司A级供应商。截至目前,戴卡轮毂为一汽奥迪、华晨宝马和北京奔驰供货,稳固占领着国内高档车配套市场。”

  此次采访,我们了解到,2010年,戴卡就开始谋划建设产业园,也就是现在在秦皇岛开发区的厂区建设,占地达到1050亩。中信戴卡轮毂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汉琦向记者介绍,2010年,我们开始筹划,选址、征地、建设,到2012年第一条线,也就是铝车轮一号线开始投入使用,到今年基本上1000多亩地全部建设完毕。“一号线”之后,陆续建立了锻造车轮的生产线,还有铝车轮六号线,零部件生产线,组建了支撑主业发展的核心,并建设了具有专业化能力的公司——装备制造公司。

  戴卡产业园引领行业实现了自动化能力的升级。2010年,产业园初建之时,国际上流行一种工业互联网的说法、工业4.0的概念还没有提出来。在这一背景下,戴卡率先进行了自动化能力升级,实现了对产业的引领性发展。

  武汉琦继续介绍,2012年的自动化线升级并投产后,戴卡轮毂没有停止脚步。2014年,我们又开始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的升级。比如铝车轮六号线的自动化程度和状态,无论是在行业里,包括在整个工业领域都是领先的。它的理念,它实现的状态,真正做到了从自动化到信息化、数字化,再到智能化,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智能制造。

  通过以上升级和变化让企业可以和用户之间实现快速响应,从前期的用户同步开发开始,一些要求迅速转变成数据、数字,转化成电子化的信息,传递到企业的生产线上,快速地为用户提供产品,这个能力也叫制造数字化,或者“数字化的工厂”。武汉琦还说到,今后,我们还要向数字化公司的方向转变,也就是营销、管理等方面都要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能力。因此,我们的数字化是从制造开始的,先从数字化制造、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再向前端数字化的研发,最终延伸数字化的管理,逐步实现数字化公司的目标。

  在戴卡轮毂,尽管工厂数量增加了,生产、销售的数量提高了,但是一线生产员工净增数量不多,如果从产值和人数比来看还是减少的,有的工序生产效率提高了30多倍。因为实现了从自动化、数字智联到智能化。武汉琦为记者举了个例子,2009年以前,热工铸造工序原来是2个人,现在是一个人看一条生产线,共12台设备;加上单台设备随着工艺技术的改进,每小时产出率的提高,综合算下来这个工序人均产值效率提高了32倍。

  智能制造的实现,尽管投资比较大,在带来效率大幅度提升的同时,也得到更高的质量稳定性。企业质量管控人员介绍说,从产业园六号线关键工序统计看,比其他所有生产线都高,而且是稳定在一个高水平上。同时,有些工序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在线的质量检测,如果发现问题或者发现与标准有偏移时,能够通过反馈自动调整设备,调整工艺参数,向最好的目标去调整,自己管理自己,真正实现智能化生产制造。

  随着长时间的生产制造,所有数据都储存下来,下一次如果重复生产相同产品的时候,它就会用记录下来的数据,用最好的办法,就是成品最好、效率最高的办法自动生产,这是一个自我逐渐优化的过程。“长期下去,会比员工操作,甚至于专家队伍拿出来的结果都会好。因为它不断在提高,不断通过它的反馈调整在记录,哪个是最好的”,戴卡相关高管告诉记者。

  全过程的智能化,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提升。从2008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铝车轮生产企业,到2014年开始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2017年戴卡轮毂的排名已经提升至71位。2017年,中信戴卡实现产值265个亿元,是2008年的6.3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