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车辆采购中,很多大客户增加了冷链配送车辆的订单。”南京依维柯华北区域大区经理于佳告诉记者,这其中有国家政策的引导,也与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消费方向改变有着密切联系。
“确实如此。我们可以从生鲜类产品的订单以及消费习惯来观察,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尝试在网上购买生鲜食品。另外,类似盒马鲜生、超级物种这样的新型生鲜零售商超开始增多,进一步拉动了冷链配送市场的用车需求。”陆涛表示,冷链运输是最为“娇宠”的一种运输方式,对于温度的把控马虎不得,单一温度的冷链运输,给运输货物带来很大的局限性,无形中降低了运输效率。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一些车企推出了三温冷链运输车,它可以混搭配送,一车多用,更合理地分配运力资源。
“虽然目前(客户车队中)冷链运输车的保有量还不是很多,但这一细分市场必然是未来的一个快速增长点。”于佳判断。中国重汽销售部市场部经理李海龙也对这一说法表示认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链物流将会进入高速发展期。为保障运输时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未来冷链用车将更看重产品品质和智能基因。”
家电配送则是另一个颇具潜力的细分市场。“双十一”期间,记者来到了广东佛山,这里是全国最具规模的小家电生产基地。走访过程中,记者见到了广东佛山某物流仓储企业负责人骆生。彼时,他已连续一周加班到凌晨4点。长期从事家电物流的骆生坦言,这段时间实在是太累了。“从11月12日凌晨开始,我们就进入了‘战斗状态’。几天下来,虽然运输环节没有出现问题,但却卡在货仓的吞吐能力上。”骆生告诉记者,今年“双十一”,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味扩张车队规模,不在其他物流环节加大投入,依然无法保证物流系统高效运转。“接下来,我要精简一下车队规模,把腾出来的精力用来做好仓储环节。只有调配合理、统筹兼顾,才能在暴涨的订单面前游刃有余的高效应对。”
“全天在线”的车辆维保人员
和骆生一样通宵达旦的还有各企业的车辆服务保障人员。
“我们公司的车间主管赵师傅长期驻厂,随时处理各种日常及突发状况。”记者见到北京天通跃进汽车修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伍熙熙时,他正在五环外靠近物流集散中心的一处维修检测场地,给顺丰车队的车辆进行例行保养,“每周二、五我们都会定时定点进行上门服务。但“双十一”期间,这些常规的安排无法全方位保证物流运输的时效性。为此,我们做了统筹规划,利用有限时间针对车载灭火器、线路管路、车身、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六大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尤其关注制动系统、线路、灯光等涉及安全的部件。总体来说,‘双十一’前的一个月是最忙,要时刻保持高度紧张,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应对一切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