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探寻“智造”路——记无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
来源:三门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 | 作者:chinacaw | 发布时间: 2020-01-02 | 5681 次浏览 | 分享到:

    穿的是朴素的工装,脸上是简单淳朴的笑容,黑黑瘦瘦的戴润乍看上去并不起眼,就像是戴卡员工当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但是当他开始侃侃而谈,谈企业、谈质量、谈管理,他眼睛里开始闪烁着点点的光彩,虽低调谦逊却难掩锋芒,虽平和诚恳却坚定执着,每每与人交流,全程头脑清晰、条理分明,无一不在展示着一个青年企业家的风范。
    从大幅提升技改投入将锦绣轮毂扭亏为盈,到开发新型工艺争创自主品牌,再到接棒戴卡轮毂打造国内先进智能化车轮制造工厂,戴润近十年来的道路走的充实却也充满艰辛。
传承工匠精神
    在旁人眼中,戴润是条件优越的企业家“二代”,他的父亲是江苏锦绣铝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戴祖军。虽然有着较好的出身,但戴润却笑称,“其实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对我的管教很严,给我的零花钱很少,经常在耳边教导他们工作的辛苦,赚钱的不易。”小时候的一件事,至今让戴润记忆深刻,“印象里父亲是一厂之长,应该是最大的领导,但是有一次自己到厂里看到父亲在办公室里被别人训责,而父亲则是在谦虚地倾听。那时候可能会觉得不解、替父亲委屈不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渐渐明白那是父亲的原则:不以老板自诩,时时事事谦虚低调。”因此,在父母言传身教下长大的戴润,也给人比较谦虚,不喜欢张扬的感觉。
    在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院毕业后,戴润便留在北京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工作了四年。“开始并不是很想回来,总觉得父亲做企业太辛苦太累,每天5点半起床,吃完早饭其余的时间都是用在厂里和工作上。有时候,连大年三十都是在厂里过的。我们这代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在哪里都是工作,无论是一年赚5万、 50万,其实普通的生活就很知足了。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工作,自己觉得是在行业的高端工作,可以掌握人脉和前沿的信息技术,多少对父亲的企业能有些帮助。”谈到为什么回来,戴润深思了一下,接着说,“其实是自己主动跟父亲说的,父亲太辛苦了,而且两个姐姐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父亲的事业总要有人继续下去,开始想的是自己回来后多少可以替父亲分担点,小的地方可以帮父亲处理协调好,父亲可以轻松些。”
    正式进入“锦绣”之前,戴润在秦皇岛中信戴卡工作了半年,“因为毕竟对于车轮工业行业完全不熟悉,所以父亲也有意安排自己先在那里学习了半年时间。”2009年开始,戴润先在规模较小的锦绣轮毂“小试牛刀”,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1年,父亲正式任命他担任锦绣铝业总经理,并寄语:以创新争先的理念打造一流的团队,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实现人生的梦想。
“一部手机管产线”
    20年前的轮毂铸造是纯粹的重体力活,每个岗位必须有人。然而在无锡戴卡轮毂,已实现“一部手机管整个生产线”。“如果某个环节的数据异常,不仅手机能即时收到警报,技术人员还能通过手机立刻进行调整。”戴润向我们介绍说。
    在戴卡的生产车间,放眼望去,流水线上各种型号规格的轮毂分流合流,偶尔见几名工人来回巡视;走到近前,一台台机器人腾挪进退,机械臂上下翻飞,见缝插针地安排着多道工序;再细看,它们还能准确地“认出”轮毂型号、敏锐地“感知”产品质量,聪明地进行计时计数,这些情况又被一条条数据线传向“大脑”……
    戴卡轮毂是无锡市最早一批实施“机器换人”的制造企业,在戴卡轮毂的中控室大屏幕上,显示着纷繁复杂的工况数据。去年车间大数据还只能停留在PC端,如今已基本实现移动端覆盖。这个APP的后台连接着生产线上无数的传感器。半成品轮毂内侧上的二维码标识,经过X光探伤机时,若发现有缺陷,传感器可扫描二维码进行质量溯源,并第一时间传输至APP。“不要小看从PC端到移动端这个变化,其实带来的是预警反应速度的跃升。”技术员收到预警后,直接在手机上操作让问题轮毂转接至次品通道,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不断调整后续机器的运行功率,改变了以往发现问题后还需来到产线实操的状况。
                     
    更重要的是,“信息孤岛”的打破,让大数据分析变成了可能。以前判断一个轮毂优良与否只凭经验,如今全靠参数分析。最近,手机上又新增了功能,技术员能随时查看任意型号产品的组件间隙大小、气密性、表面平滑程度等各种数据,一旦数据有异,系统会自动报警,即便人在千里之外,也能远程调试设备,有效管控生产质量。
“机器换人”并不是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轮毂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在戴卡,生产一只轮毂同样需要经过熔炼、压铸、激光雕刻二维码、热处理、机加工、气密性检测和涂装等十余道工序,需要大量人工操作,许多工序环境较差,劳动强度还不小。水涨船高的人工成本屡屡成为制造业转型之痛,戴卡轮毂亦不能例外。
    然而,走进车间,满眼都是上下翻飞的机器手臂,工作人员却并不多,2017年初,无锡戴卡进入生产自动化阶段。“传统的汽车轮毂生产是断点式的,即每个工序都是断开的,人均效率很低,在老厂的时候,每个工人年均生产4000多只轮毂。”戴润自豪地说,原材料运进来,经过一条生产线就能让成品出车间,工人数量也从500多人减少到300人左右。然而,他们没有按照预期享受到“机器换人”的红利,其生产线成品率反而从95%暴跌至80%。那段时间的确蛮艰难的。”戴润回忆说。


    问题很多。比如以前某个流程上的设备出了问题,只需要将一个流程停下来检修。现在一停的话,全套设备都得停”,戴润表示,自动化生产线要求设备根本不能随便停,因此生产线的管理和统筹水平也要迅速适应。经过摸索和提高,不久后戴卡的成品率已经提升至94%,在人力成本大大减少的情况下,做到了和过往人工时代的产品质量持平。对此,戴润有一个很深的感触,那就是智能制造,远非机器换人那么简单,“设备先进了,管理水平和理念跟不上,反而会更差”。
    由于没有可参考的先例,戴卡一直以来都是在“一边摸索一边前进”。改造后的工厂很智能化,搬运轮毂、半成品加工、喷涂等重体力工作由30多台机器人代劳。“机器换人”不仅优化了工人的操作环境,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年产值连年攀升,成为华东地区不可或缺的轮毂供应商。
智能制造一直在路上
    智能制造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但不是能让企业一劳永逸的仙丹,唯有坚持科技创新才能愈走愈远。在戴润看来,智能制造的路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因为每个行业的特点不同。“我们内部一直在不停地尝试和改进。比如,轮毂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压铸,过去这一环节采用风冷工艺,但它效率低,周期长,导致轮毂强度差。”他介绍,经过几年研发,水冷工艺诞生,它不仅让轮毂整体性能大大提高,还降低了用电成本,企业为此还申请了专利。
    在企业管理上,戴润非常注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戴卡在留住人才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一是多沟通交流,企业各级管理层都主动跟员工谈心谈话,时刻了解员工思想动态;二是多搞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拉近和员工之间的距离。他倡导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创新的理念,以体制、机制的转变,全面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自主增长能力和创新驱动力,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企业发展增强源动力,形成了广大员工精神状态好、工作热情高的工作作风。
    在戴卡的车间里,我们看到一台制造轮毂的核心设备压铸机,戴润说,十几年前,这个大家伙刚到工厂的时候,没人会操作。技术人员四处求教,好不容易让它运转起来。2015年,智能生产线启动建设,压铸机安上传感器,接入互联网,操作工人再次傻了眼。戴卡先后把近百名员工送到德国、韩国培训,学习最先进的智能制造和生产管理技术。如今,压铸机在技术人员的熟练操控下,每天工作“不知疲倦”,作业人员数量从之前的每人看一台机到现在的每人看8台机。
    今年5月,一场数字制造系统的2.0升级行动正在加紧推进:铝锭、机械臂、压铸机,每一件物品都安上一个储存数据信息的二维码,所有数据又通过物联网高速公路昼夜不息地进行着交换、比对和分析。每天,有超过1.5万只汽车轮毂从这条数字生产线上走下来,走向全球。而今,在有着“智慧工厂”之称的戴卡轮毂1号车间,平均15秒即可制造出一件轻量化铝制轮毂。戴润及他带领下的戴卡必将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